18个月宝宝口服泡腾片死亡!这些错误的用药方式真心坑娃!
获得价值20000元外教课
每天10分钟,让孩子轻松读出80%单词!
文 |米粒妈
近日,央视记录片提到一则“旧闻”,看完之后,心情既无语又沉重。
只因妈妈的无知,1岁半的宝宝口服泡腾片后窒息身亡!
直径6毫米的药片,居然直接放进宝宝口中,然后喂了口水就让孩子吞?天呐!都不看说明书的吗?
孩子吞下药片没多久,就开始剧烈咳嗽,手脚抖动,嘴唇也慢慢发青。虽叫来医生紧急抢救并进行手术,宝宝仍旧因脑缺氧时间太长,抢救无效死亡。
随手翻了翻其它用药相关的新闻,结果让人触目惊心。国内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,儿童竟占到30%!
国家卫计委发布的《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》显示,因用药不当,中国每年约有3万儿童致聋。造成的肝肾功能、神经系统损伤更是难以计数。
说到这我想起了姚明,中国人没不认识他的吧?可你知道吗,姚明小时候因身体不适,服用药物后导致过敏,左耳失去了60%左右的听力。
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姚明父母包括他自己,一直没察觉这事。直到有次接电话,发现左耳听不到妈妈说话,才知道自己居然聋了…
药,吃好了能治病。吃不好,就成了害人甚至要命的可怕杀手!
来!先看几个给孩子用药的大误区:
没病也吃药,美其名曰"预防"
一到春秋感冒高发季,有些幼儿园会给孩子发“病毒灵”之类的药物,不少家长也习惯给孩子服用板蓝根冲剂。
至于目的?都一样!怕孩子感冒,尤其是想预防流感。
是什么让你认为,明明没生病的孩子,吃了药就一定不会得感冒或流感?拜托!如果吃药就不会得流感,那要疫苗干嘛?而且疫苗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好伐?
不明就里的亲,请再回顾一下这篇文《300多人因它死亡!比SARS还猛的病毒,该如何预防?》。
亲朋好友推荐,可以放心吃
有了娃,妈妈们交流育儿经不要太频繁~孩子生了病,更忍不住在朋友圈或群里求助各位“老司机”。哎呀,娃得XXX病了,吃什么药好呢?
呃,我只能说就算是熟人或亲友推荐的药,也不能轻信!
不是说他们RP有问题,而是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都不完全相同。对药物的过敏、耐受以及是否产生副作用的情况,也不会完全一样。
一定要让医生判断病情之后,再决定给孩子服用哪些药。
滥用抗生素
这已是老生常谈,抗生素的滥用会增加药物的耐受性,导致孩子真正需要抗生素时,却起不到效果。
抗生素是处方药,身为家长,一定别自作主张给孩子随意服用。
当然,一味拒绝服用抗生素也是不对的,必须遵医嘱,医生如果说该吃,那一定要足量足疗程的服用,否则也会影响疗效。
服用抗生素类药物,有三点要注意:
不能病好了立刻不吃。如果没用够疗程,很可能造成细菌的耐药。
抗生素起效有过程,不可能立竿见影。不要随意更换或停用。
抗生素不是越新越好。不同感染部位的致病菌有差异,需服用的抗生素也不同。
过度迷信中药
不少家长尤其是年长的祖辈,谈西药色变,过度迷信中药!他们的理由是,中药没有副作用。
中医是我们的瑰宝,但相比西医来说,它没有严格的临床试验,因此药品说明书中针对不良反应,经常会写这四个字“尚不明确”。
不明确是否有以及有何种副作用,不代表彻底安全,无副作用,这个概念一定清晰!就算100%植物来源的药物,也不代表100%安全。
别忘了我们还有句古训,是药三分毒。
中西药同时服用
啤酒红酒还不能混着喝呢,居然把中西药混在一起同时吃,也是大写的服!
注意:这里的“同时”,仅指服药时间,不是说吃了西药就不能吃中药了,别产生误解。
无论中药、西药,都要经肝脏代谢灭活,然后经肾脏排泄清除。小孩子的肝肾功能尚不健全,一定要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,伤害真心大!
如果确定需要同时吃中西药,两种药间隔至少1个小时以上再服用。此外还要注意有效成分,别重复用药,以免加重不良反应。
给孩子吃成人药品
有些家长会减少剂量后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,这是不可取的。
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,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,对药物的解毒及清除能力远不如成人。此外大脑的血屏障功能也发育不全,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。
出于上述原因,一定别随意给宝宝服用成人药物,即使减半了剂量也不行,必须遵医嘱。
药品剂量单位不同,有的是毫克mg,有的是毫升ml,一定要仔细看清楚了再给孩子服用。否则轻则产生不良反应,重则有可能中毒身亡。
弄错药名看错包装
打个比方吧,治疗儿童感冒的“泰诺”只比退烧用的“泰诺林”少一个字,可两者根本不是一种药。
泰诺林是单一成分的,泰诺是复方型,而现在是不主张给孩子服用复方型感冒药的。
如果孩子发烧,粗心的家长原本想给孩子吃泰诺林,结果吃错成泰诺,不仅烧退不下来,还会引起嗜睡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副作用。
家长一定长点心,买药时除了药名还要看清包装,现在有很多药尤其是同药厂的,外包装都很相似。仔细分辨后再买,否则浪费钱是小,给娃吃坏了是大。
保健品当糖吃
在我国保健品市场一向很火,不仅老人喜欢补,家长也很喜欢给孩子吃,尤其是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产品。
保健品照顾孩子喜好,口味都做的偏甜,比如很多妈妈海淘的小熊糖,是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产品,口感好外形还特可爱,孩子很喜欢。
但它真不是糖,国外已有多个小熊糖服用过量的案例,都是熊孩子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吃引起的。
一定要告诉孩子,保健品不是糖,吃多了也会中毒!平时要放在他够不着的地方,需服用时再拿出来。
国外的药就是好
很多家长给孩子用药,只迷信国外产品,完全不相信国产货。我国的药品安全问题是不少,但国外的药使用不当同样有风险。
小蜜蜂紫草膏都知道吧?也是海淘必买的产品,有个阶段快被传成啥都能治的万能药膏了。
其实,它在美国主要用2岁以上的人群,每日最多3-4次,用于提神醒脑缓解疲劳。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,口服补充剂有肝毒性,就算外擦也必须避开皮肤破损处,才不会有肝毒性。
对于国外药品,如果不仔细看说明书,未充分了解它的成分、不良反应、使用剂量等就随意给孩子用,同样有健康甚至致命的风险。
说完了用药的大误区,再看下给药方式要注意的问题。
服药前仔细看说明书!
这简直连常识都算不上,可真就有不看的妈妈,否则文章开头那个可怜的小男孩怎会窒息身亡?
尽量给孩子服用儿童药剂,实在没有也要谨遵医嘱!其次仔细看说明书,仔细,仔细的看!任何不清楚的,比如剂量或给药方式,一定及时问医生。
别把药掰开、碾碎或倒出
儿童药物的药片一般都比较小,但有的孩子可能不太会吞药,家长就自作聪明将药掰开或碾碎了给孩子吃。此法不可取,而且有危险性。
影响疗效: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表面包了一层特殊的膜,保护它在胃酸环境中不被破坏,到达肠道再开始溶解生效。如果破坏了药片,药在胃里就会被溶解,既影响药效,又刺激了胃粘膜。
造成中毒或不良反应:缓释控释类药,不少是胶囊式,以慢慢释放成分,从而起到长效作用。如果掰开或直接倒出来吃,逐量释放的成分在瞬间释放,易造成中毒或者不良反应。
一日三次不是三顿饭时候吃
一日三次是指每8小时吃一次,可不是吃早、中、晚饭的时候服用。同理一日两次也是12小时一次,不是早饭一次晚饭一次。
都集中在白天吃,会造成血液药浓度太高,夜间浓度太低,轻则影响疗效,重则产生不良反应。
躺着服药
小孩子一般不会服用硝酸甘油之类的降压药,那就别躺着吃,尽量采用站姿服药。
躺着吃药,如果送药的水量不够,药容易粘在食道壁上。这样不仅影响药效,还会刺激食道。
仰头猛咽
一定别让孩子这样吃药,气管很容易呛水,如果服用的是胶囊,还容易噎着。
吃药时喝水也要适量,微微仰头咽下即可,如果胶囊类,略低一点头更容易咽下去。
捏娃的鼻子生灌
孩子只能用嘴呼吸很容易呛到,引发窒息,而且家长捏鼻子力气太大,还会损伤孩子脆弱的鼻粘膜。
捏鼻子的过程中,鼻腔分泌物如果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,还有可能引发中耳炎。
总之,这种暴力的方法一定别用,既有害健康,还会让娃对吃药更加反感,产生恐惧印象。
用牛奶、果汁或食物送药
孩子嫌药苦不吃?有些家长又想“妙招”,直接把药加在果汁、牛奶或饭里,让孩子一起吃下去。很多时候还会把药磨碎,以起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。
首先药不能掰!尤其是缓释型的,原因上文已经说了。
其次,无论果酸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,都有可能跟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物活性或产生不良反应。
最后,食物会影响胃部排空过程,除非是明确注明随餐服用的药,否则都别跟吃的一起服,特别是注明空腹服用的药,以确保药效充分发挥。
喝完糖浆马上喝水
糖浆比较甜腻,喝完嘴里会不舒服,那也不能马上给孩子喝水。
喝水会降低止咳糖浆在咽部黏膜表面上的浓度,从而影响药效。这样做还会稀释胃液,减弱胃肠道对糖浆的吸收。所以切记哈,喝完糖浆不要立即喝水。
干吞药片
喂孩子吃药时,一定要用适量的水送服,不能干吞生咽。
这样一是防止药片粘在食管壁上,对黏膜造成刺激,还容易引发呕吐。二是因为水量不够,药片不能正常到达胃部,得不到完全吸收也会影响药效。
除了咀嚼片,其它药一定记着用水服。
给娃吃药真是件很重要的事,家长一定别掉以轻心,但也别做事走极端。举个例子:
孩子得了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且症状不重,可以先不吃药。多喝水,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,靠人体自身免疫力来战胜病毒,通常2-7天可以自愈。
可如果感冒的同时还有细菌合并感染,出现发热、症状加重的现象,还硬扛着不吃药,也不上医院可就麻烦了。
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怕娃生病或好得慢胡乱吃药不行,明明已经病重还坚持“自愈大法”更不行!记住,你不是医生!
米粒妈碎碎念
孩子生病都想让他快点好,但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别挂点滴,别盲目用药。另外,吃药一定要按时按量,否则也会拖长病程。
家中药品切记妥善存放,防止孩子误服。一定通过正规药店、医院购买药品,别轻信路边小诊所和所谓的祖传秘方。给娃吃完药多观察,有任何不良反应,及时就医。
最后祝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!关于给娃吃药,亲爱的们有啥心得或教训,欢迎交流分享哈~
米粒妈好文推荐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更多精彩文章